等保2.0详解

瑞星等保三级解决方案

一、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化已无处不在,网络安全已成为与国家、社会、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并已上升到国防安全的层面,没有网络安全,社会的正常运转及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乃至国家的动荡。国家基础网络设备的缺失、云服务受到的频繁攻击、重要行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危漏洞及趋于新兴智能行业的安全威胁都让国家网络安全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保障社会的信息化安全发展,我国于2013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在2014年2月27日成立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挂帅,网络安全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在2017年6月1日正式出台,作为网络安全基础性法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第三十一条规定“对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这表明,等级保护制度在今天已上升为法律,并在法律层面确立了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核心地位。

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主要依据的是2007年和2008年颁布实施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文件,统称为等保1.0。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等保1.0的局限性逐渐显露,除了缺乏对一些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保护规范,在风险评估、安全监测和通报预警等方面都有待完善。而近日等级保护2.0的发布则是网络安全的一次重大升级,对象范围在传统系统的基础上扩大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对等级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等级保护

2.1基本概念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

2.2等级划分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适用于一般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适用于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一般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

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较大损害。

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三、等保2.0的变化

“要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这个定义是网络安全法中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所以说,等级保护的核心从未改变。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新的系统形态、新型应用模式、新型服务方式、重要资料及数据的保护都成为等级保护的内容。这囊括了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网站、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系统、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公众服务平台等。

在2.0时代之前,等级保护包括5个规定动作,即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那么在 2.0 时代,等保的内涵将更加精准化。风险评估、安全监测、通报预警、案事件调查、数据防护、灾难备份、应急处置、自主可控、供应链安全、效果评价、综治考核等这些与网络安全密切相关的措施都将全部纳入等级保护制度并加以实施。

2.0时代,主管部门将继续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形成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在现有体系基础上,建立完善等级保护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测评体系、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体系、教育训练体系等。等级保护也将作为核心,围绕它来构建起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快速处置、态势感知、安全防范、精确打击等为一体的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体系。

图:网络安全等级架构

因此,等保2.0是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变更,这不仅从信息安全扩大到网络安全,更从国家制度变更为国家法律,这将为逐步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及支撑作用。

3.1名称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相关法律条文和标准也需保持一致性,“等保2.0”将原标准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改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例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改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2法律依据

《网络安全法》颁布实施,等级保护制度确定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制度,法定制度。核心法律依据和主要制定依据的相关效力位阶:

3.3保护对象变化

等保1.0定义等级保护对象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直接作用的具体信息和信息系统。随着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新形态的等级保护对象不断涌现,原定义内涵局限性日益显现。

等保2.0定义等级保护对象为:定级对象随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由信息系统变更为网络,保护对象全覆盖,领域全覆盖。包括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平台/系统、大数据应用/平台/资源、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和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等。

3.4等级评定

等保2.0沿用了传统等级保护的“5个等级”。在覆盖范围上,等保2.0将等级保护对象从信息系统扩展到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等。在定级流程方面,自主定级成为过去式,等保2.0要求系统定级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才能到公安机关备案,整体定级更加严格。测评周期方面,等保2.0要求三级以上系统每年开展一次测评,修改了原先四级系统每半年进行一次等保测评的要求。测评结果则要求达到75分以上才算基本符合。

同时根据受害客体对象进行等级评定,等保2.0加入了网络划分:

3.5要求变化

从定级备案等五个规范性动作到进一步强化具体安全保护措施的落实,保护要求不断增强。技术标准分为《基本要求》《测评要求》《安全设计技术要求》2.0国家标准,增加新技术新应用安全保护要求。等保2.0通过对原有标准的重新合并整合后有所缩减,以三级为例,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内容和数量的变化:

3.6内容变化

等保1.0:只有安全要求

等保2.0:变为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

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针对共性化保护需求提出,等级保护对象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必须根据安全保护等级实现相应级别的安全通用要求——属于必选;安全扩展要求针对个性化保护需求提出,需要根据安全保护等级和使用的特定技术或特定的应用场景选择性实现安全扩展要求——根据需要选。

安全通用要求安全层面的差异:

等保2.0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提出了安全扩展要求:

3.6.1云计算

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针对云计算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云计算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的位置”、“虚拟化安全保护”、“镜像和快照保护”、“云服务商选择”和“云计算环境管理”等方面。

3.6.2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针对移动互联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无线接入点的物理位置”、“移动终端管控”、“移动应用管控”、“移动应用软件采购”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

3.6.3物联网

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针对物联网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对物联网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感知节点的物理防护”、“感知节点设备安全”、“感知网关节点设备安全”、“感知节点的管理”和“数据融合处理”等方面。

3.6.4工业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对工业控制系统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室外控制设备防护”、“工业控制系统网络架构安全”、“拨号使用控制”、“无线使用控制”和“控制设备安全”等方面。

3.7控制措施分类结构变化

以基本要求为例,充分体现一个中心,三重防御的思想。

四、等保2.0第三级要求

不同级别的等级保护对象应具备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是不同的,而等保2.0第三级是国内相关企业中出现最多的安全等级,这主要要求等保对象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及时发现、监测攻击行为和处置安全事件,在自身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同时在等保测评要求中明确表示,在安全计算环境中,无论测评指标应对的是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还是可信验证、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剩余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测评对象都可能包括终端和服务器等设备中的操作系统(包括宿主机和虚拟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包括虚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包括虚拟安全设备)、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移动终端管理客户端、感知节点设备、网关节点设备、控制设备、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和系统管理软件及系统设计文档等。

由于业务目标的不同、使用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等因素,不同的等级保护对象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表现形式可能称之为基础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包含采用移动互联等技术的系统)、云计算平台/系统、大数据平台/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形态不同的等级保护对象面临的威胁有所不同,安全保护需求也会有所差异。为了便于实现对不同级别的和不同形态的等级保护对象的共性化和个性化保护,等级保护要求分为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

安全通用要求针对共性化保护需求提出,等级保护对象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应根据安全保护等级实现相应级别的安全通用要求;安全扩展要求针对个性化保护需求提出,需要根据安全保护等级和使用的特定技术或特定的应用场景选择性实现安全扩展要求。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共同构成了对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要求。

因此,瑞星公司将在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方面对等保2.0第三级进行详细解读。

等保2.0第三级安全要求结构:

4.1基本要求

在安全通用要求中,瑞星针对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这几点进行详细分析:

4.1.1安全通信网络

包括网络架构、通信传输和可信验证。要求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并提供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和关键计算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同时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

4.1.2安全区域边界

包括边界防护、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安全审计和可信验证。要求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和内部用户非授权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并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保证无线网络通过受控的边界设备接入内部网络。

同时,还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或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并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攻击特别是新型网络攻击行为的分析,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标、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此外,还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恶意代码、垃圾邮件进行检测、清除和防护,并持续维护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对远程访问的用户行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行为等单独进行行为审计和数据分析。

4.1.3安全计算环境

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可信验证、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数据备份恢复、剩余信息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其中重点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节点进行入侵的行为,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并采用免受恶意代码攻击的技术措施或主动免疫可信验证机制及时识别入侵和病毒行为,并将其有效阻断。

同时,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保证存有敏感数据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

4.1.4安全管理中心

包括系统管理、审计管理、安全管理和集中管理。要求对安全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安全管理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并划分出特定的管理区域,对分布在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控,对网络链路、安全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运行状况进行集中监测。同时对分散在各个设备上的审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集中分析,并保证审计记录的留存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对安全策略、恶意代码、补丁升级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能对网络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进行识别、报警和分析。

4.2扩展要求

安全扩展要求包括云计算安全、移动互联安全、物联网安全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这四点,其中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等内容。

4.2.1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

包括网络架构、入侵防范、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数据备份恢复、集中管控等内容都是该要求重点,要求应具有根据云服务客户业务需求自主设置安全策略的能力,包括定义访问路径、选择安全组件、配置安全策略;应提供开放接口或开放性安全服务,允许云服务客户接入第三方安全产品或在云计算平台选择第三方安全服务,并在检测到网络攻击行为、异常流量情况时进行告警,支持云服务客户部署密钥管理解决方案,保证云服务客户自行实现数据的加解密过程。

4.2.2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

其中访问控制、入侵防范、移动终端管控为重点要求,需要等保对象的无线接入设备应开启接入认证功能,并支持采用认证服务器认证或国家密码管理机构批准的密码模块进行认证,同时应能够阻断非授权无线接入设备或非授权移动终端,具有软件白名单功能,应能根据白名单控制应用软件安装、运行。

4.2.3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

在感知节点设备安全和网关节点设备安全等方面有重要提示,要求保证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对感知节点设备上的软件应用进行配置或变更,且具有对其连接的网关节点设备(包括读卡器)和其他感知节点设备(包括路由节点)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的能力,同时具备对合法连接设备(包括终端节点、路由节点、数据处理中心)进行标识和鉴别的能力,授权用户应能够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对关键密钥和关键配置参数进行在线更新。

4.2.4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

将拨号使用控制、无线使用控制和控制设备安全划为重点,要求拨号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应使用经安全加固的操作系统,并采取数字证书认证、传输加密和访问控制等措施,同时应对无线通信釆取传输加密的安全措施,实现传输报文的机密性保护,且应关闭或拆除控制设备的软盘驱动、光盘驱动、USB接口、串行口或多余网口等,确需保留的应通过相关的技术措施实施严格的监控管理,保证控制设备在上线前经过安全性检测,避免控制设备固件中存在恶意代码程序。

4.3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在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各个行业和领域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等工作,等保2.0中的技术要求在原有标准基础上针对共性安全保护目标提出通用的安全设计技术要求,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特殊安全保护目标提出特殊的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第三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目标是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对第三级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在第二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实现基于安全策略模型和标记的强制访问控制以及增强系统的审计机制,使系统具有在统一安全策略管控下具有保护敏感资源的能力,并保障基础计算资源和应用程序可信,确保关键执行环节可信。

第三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通过第三级的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以及安全管理中心的设计加以实现。计算节点都应基于可信跟实现开机到操作系统启动,再到应用程序启动的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关键执行环节对其执行环境进行可信验证,主动抵御病毒入侵行为,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管理中心。

4.3.1通用安全

着重突出了系统安全审计、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可信验证、入侵检测和恶意代码防范,确保对特定安全事件进行报警,确保审计记录不被破坏或非授权访问,在用户数据受到破坏时能对重要数据进行恢复,同时通过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检验机制及时识别入侵和病毒行为,并将其有效阻断。

4.3.2云安全

对入侵防范、数据保密性保护和虚拟化安全进行重点提示,应支持对云租户进行行为监控,对云租户发起的恶意攻击或恶意对外连接进行检测和告警,并提供重要业务数据加密服务,保证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重要数据的保密性,监控物理机、宿主机、虚拟机的运行状态,应禁止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云计算平台物理网络,提供开放接口允许接入可信的第三方安全产品。

4.3.3移动互联安全

在技术要求方面突出了标记和强制访问控制、应用管控和数据保密性保护等,应确保用户或进程对移动终端系统资源的最小使用权限,根据安全策略,控制移动终端接入访问外设,同时具有软件白名单功能,能根据白名单控制应用软件安装、运行,并实现对扩展存储设备的加密功能,确保数据存储的安全,通过对连接到通信网络的设备进行可信检验,确保接入通信网络的设备真实可信,防止设备的非法接入。

4.3.4物联网系统安全

包括感知层设备身份鉴别和感知层设备访问控制,应采用密码技术支持的鉴别机制实现感知层网关与感知设备之间的双向身份鉴别,并采取措施对感知设备组成的组进行组认证以减少网络拥塞,同时感知设备进行更新配置时,根据安全策略对用户进行权限检查,同时能够对物联网通信内容进行过滤,对通信报文进行合规检査,根据协议特性,设置相对应控制机制。

4.3.5工业控制系统安全

对工控设备安全审计和设备数据完整性保护有重点要求,应防止暴露本区域工控通信协议端点设备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采用过滤变换技术隐藏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等关键信息、将该端点设备单独分区过滤及其他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机制进行防护,同时应采用物理保护机制,实现现场总线网络数据传输保密性保护。

4.3.6安全管理中心

包括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审计管理。要求通过安全管理员对系统中的主体、客体进行统一标记,对安全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并进行审计。

在进行云计算平台安全设计时,云计算安全管理应具有对攻击行为回溯分析以及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预测和预警的能力;应具有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感知、预测和预判的能力。

在进行物联网系统安全设计时,应通过安全管理员对系统中所使用的密钥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密钥的生成、分发、更新、存储、备份、销毁等。

在进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设计时,应通过安全管理员对工业控制系统设备的可用性和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对监控指标设置告警阈值,触发告警并记录。应通过安全管理员在安全管理中心呈现设备间的访问关系,及时发现未定义的信息通讯行为以及识别重要业务操作指令级的异常。

五、瑞星解决方案

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文件,为有效防范病毒的入侵、传播和对网络、系统的破坏,瑞星以终端病毒防御(实时监控+主动防御)、网络病毒防御(边界监控+边界防御)、云安全(监控和防御)和全网病毒分析(全网监控+统计报表)为方针,最大程度发挥安全措施的保护能力。具体如下:

终端防御:通过瑞星ESM(下一代网络版)对终端进行实时监控和防御,防止恶意程序破坏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程序。

网络防御:通过瑞星下一代防毒墙(RSW-MG)阻断服务器区域或者互联网出口处传播的恶意程序,保障了区域之间的安全。

云安全:通过瑞星虚拟化安全管理系统软件对虚拟化环境下的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病毒实时监控和防御,防止恶意程序扩展到整个虚拟化平台。

全网分析:通过瑞星网络安全威胁感知系统(TSA)收集网内的所有防病毒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用户的需求展示全网病毒处理结果和情况。

等保2.0第三安全等级瑞星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5.1终端防御

5.1.1产品简介

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的技术要求对恶意代码防范,瑞星ESM(下一代网络版)不仅可以有效地防范恶意代码的入侵,同时通过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检验机制及时识别入侵和病毒行为,并将其有效阻断。产品还集成了主机防火墙、漏洞扫描、资产管理、行为审计模块,为用户提供恶意代码防范、边界防护、访问控制、入侵防范、安全审计等功能一体的集中管理式终端安全解决方案。

瑞星ESM(下一代网络版)采用B/S、C/S混合架构,由中心(逻辑上包括:数据中心、管理中心、业务中心、扩展中心)、终端、远程控制台几部分共同组成,分布式体系结构分工明确,支持大型网络环境,管理维护方便,同时可满足将来其它安全功能的扩充。

5.1.2产品架构

5.1.3主要优势

5.1.4应用场景

∙ 单级部署

优点:

1、虽然依然有一台或多台服务器(4台),但服务器更集中,便于管理、维护;

2、单级管理,管理时效性更及时;避免了级联数据的同步,查看全网信息更准确、及时;

3、单一数据中心,方便做数据的备份、管理工作。

4、全网安全策略统一配置、管理。

∙ 多级部署

优点:

1、多级部署,各级运行环境独立互不干扰,管理自由;

2、服务器压力较小,对服务器硬件要求配置低;

3、各管理范围部署独立的升级中心,客户端通过本级升级中心升级,对总体网络的带宽要求降低。

5.2网络防御

5.2.1产品简介

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技术要求,对于恶意代码的防范也可以表现在网络层方面。瑞星下一代防毒墙(RSW-MG)可检测网络层的数据,对于网络层的恶意代码和病毒进行扫描和阻断,保障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本产品采用全新自主统一病毒引擎,新增恶意网址库支持,极大提升了对各种安全威胁的防御能力。同时,RSW-MG是首款基于64位操作系统ROS代理式网关级防病毒产品,支持万兆吞吐,千万级并发,大幅提升产品性能,全面应对应用层安全威胁。

5.2.2产品特色及优势

一、先进的威胁检测引擎

瑞星下一代防毒墙集成了瑞星威胁检测引擎的核心组件——本地引擎(睿擎),为设备提供了离线时的恶意软件识别能力,具备良好的平台兼容性、丰富的文件格式支持能力和强大的恶意软件检测能力。

∙ 智能特征码技术

一种MPM全文搜索技术,采用类似正则表达式的特征表达方式,但在恶意软件识别上扩充了很多特殊的能力,适用于内容匹配和模式匹配。同时,该技术还将文件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分离成不同维度的内容平面,并在这些内容平面中进行特征匹配,通过不同平面中特征匹配情况来综合判定目标文件是否为恶意软件。

∙ 敏感点指纹技术

该技术针对 Windows PE 文件(包含dotNet),划定约多个关键内容区域(敏感点),对这些区域按照特定算法计算指纹,并匹配恶意指纹库。该技术可由机器自动化处理,无需人工提取,运营效率极高。

∙ 主干指纹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提取这些文件的主干(框架)内容,并计算其指纹(我们称为代码基因),其可用于对抗轻微变型/混淆的恶意程序、恶意脚本、恶意宏。该技术支持机器自动化处理,无需人工提取,运营效率极高。

∙ 人工智能技术

针对Windows PE文件、Flash文件、PDF文件这三类威胁载体提供了本地化的人工智能预判方案。结合专家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文件设计不同的特征工程,使机器更有效地学习新兴恶意软件的变化趋势,更好地预判未知恶意软件。

二、高效的网络安全防护

∙ 网络防火墙

专业的安全配置策略,对网络数据包进行状态检测,能够对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协议类型、网络服务以及网络接口等进行控制,有效阻断威胁数据的传输。

∙ 恶意站点防护

集成最新的恶意站点威胁库,针对网络中出现的不同数据类型(IP地址/DNS域名/HTTP网址)的恶意行为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防护,包括C&C站点、钓鱼网站、挂马网站、被黑站点、恶意站点以及其它可疑恶意行为。

∙ 抗DOS防护

实现了针对TCP SYN FLOOD、UDP SYN FLOOD、ICMP SYN FLOOD等DoS攻击的安全防护,通过防毒墙安全策略可以加载指定的配置好的抗DoS配置文件,实现对各类DoS攻击的检测和防护。

∙ 产品安全联动

瑞星下一代防毒墙支持与瑞星其它网络安全产品的安全联动,实现从端到网关的整体安全防护。

三、专业的管理系统

∙ 实时安全概况

实时展示系统运行概况和网络的安全状况。

∙ 完善的升级服务机制

遍布全世界的病毒监测网,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病毒样本,反病毒小组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分析出新的病毒特征并经过测试后加入我们的病毒特征库,提供威胁库的升级,及时提升防毒墙的检测能力。

∙ 丰富的日志报表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定制日志报表模板,生成丰富的日志报表。同时,支持日志报表的导出和远程日志。

∙ 安全白名单

支持各种安全白名单,允许用户针对特殊服务器、IP地址、域名等实现免除病毒防护、恶意站点防护等安全检测。

∙ 配置备份与恢复

提供了系统配置备份与恢复的功能,防止由于突发事件造成的系统配置丢失的事故,从而给用户的管理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用户可以利用该功能定期备份系统的配置信息,以防万一,当有需要时可以及时地恢复相应的系统配置。

5.2.3产品架构图

5.2.4应用场景

∙ 网关处拦截病毒

瑞星下一代防毒墙可在网关处对病毒进行初次拦截,配合瑞星病毒库上亿条记录,可将绝大数病毒彻底剿灭在企业网络之外,帮助企业将病毒威胁降至最低。

∙ 保护重点服务器

随着服务器在企业内部的广泛使用,各种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入侵的攻击为病毒创造了可乘之机。部署瑞星下一代防毒墙,同时串接在网络出口处及接在重点服务器前,可实现一机多用,在保护企业在上网的同时,服务器也可免遭病毒威胁。

∙ 网络边界病毒防御

大型企业尤其是拥有较多下属单位的企业往往面临某一下属单位中毒,全网迅速感染的情况。瑞星下一代防毒墙可帮助用户建立多层次分级防护体系,在总部与下属单位同时部署防毒墙,可使总部的网络不受病毒干扰,下属单位与总部之间也不会造成病毒的交叉感染。

∙ 为访客建立网络隔离区

当访客在企业内部进行互联网访问时,由于外来设备可能存在病毒风险,企业将面临内网染毒问题,造成内部资源或者服务器企业遭到攻击。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隔离区出口处部署瑞星下一代防毒墙,保护内部终端安全。

5.3云安全

5.3.1产品简介

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技术要求云安全技术中恶意代码的防范,瑞星结合多年的技术积累推出瑞星虚拟化系统安全软件。瑞星虚拟化系统安全软件是瑞星公司推出的国内首家企业级云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支持对虚拟化环境与非虚拟化环境的统一管控,包括VMware vSphere、VMware NSX、HUAWEI FusionSphere、浪潮InCloud Sphere、Windows系统与Linux系统等,可以有效保障企业内部虚拟系统和实体网络环境不受病毒侵扰。

5.3.2产品特色

一、全球领先的无代理防护模式

所谓无代理模式,是指在受保护的终端上不安装任何安全软件,将安全防护工作统一交由主机上的虚拟安全设备(SVM)来实现,通过虚拟化层的特殊通道,虚拟安全设备(SVM)可以为每一台受保护的终端提供高效的病毒扫描与监控、网络数据包分析等功能,由于全网内只部署有限的虚拟安全设备(SVM),并且可以智能调度资源,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主机内存与磁盘的过高压力,同时也可以动态构建知识库,降低对主机资源的消耗,消除桌面代理的兼容性问题和并发扫描时产生的“ AV风暴”。

二、全面高效的网络安全防护

∙ 无代理防火墙

深度过滤检测网络中的数据内容,通过云端智能分析攻击者常用的端口和协议,有效地阻断蠕虫和木马病毒的网络攻击,解决病毒传播、数据窃密、系统网络异常等问题。

∙ 智能WEB防护

过滤各类挂马网站和钓鱼网站,有效地保护用户的数据及财产安全。

∙ 入侵检测及入侵防护

检查全部的输入和输出通信,检测和拦截各种针对Windows数据库、备份服务、媒体服务等服务器的服务漏洞攻击,并提供漏洞说明和危险等级等信息,全面防护用户的服务端安全。

三、丰富友好的统一管理平台

∙ 全面的首页展示

首页按管理员需求为管理员提供登录信息、授权占用、警报警告、版本信息、病毒疫情、网络防护等各类信息。

∙ 丰富的日志报告

按管理员自身的需求,提供多种筛选条件,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日志报告

∙ 详细的权限划分

支持多系统管理员,审计管理员,操作管理员等多角色创建,满足管理员对不同角色的需求。

∙ 灵活的隔离恢复

瑞星虚拟化系统安全软件为用户提供自动和手动两种隔离恢复方式,方便用户恢复自身需要的被隔离原文件。

∙ 清晰的任务详情

详细描述任务中各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以及总体任务完成进度等详细信息,使得管理员能够实时掌握当前环境内的任务执行状态。

四、全新的 linux 全功能客户端

∙ 先进的引擎技术

采用瑞星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反病毒引擎,大大提高扫描效率及病毒查杀率。并为用户提供快速查杀,全盘查杀,自定义查杀等多种查杀方式。

∙ 领先的文件监控

率先提供 Linux 环境下实时文件监控功能,能够实时监控当前 Linux 环境中的安全状况,并对实时发现的病毒文件进行查杀;文件保护功能能够保护环境中的敏感文件不会被非法访问,而文件监测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管理员指定的程序访问文件事件,让管理员对自身 Linux 环境的实时安全状况一览无余。

∙ 高效的网络监控

全新的 Linux 全功能客户端为用户提供网络控制和网络监测功能。

“网络控制”功能允许管理员添加正在运行的进程或可执行的程序,添加后,管理员可以控制这些进程或程序是否可以使用网络,只有管理员允许使用网络的进程可以进行正常的网络通讯,被禁止的程序和进程将不能够访问网络。

“网络监测”功能可以根据管理员所设定的配置,记录那些正在运行的进程或可执行文件对网络的使用事件,所有事件日志都将记录在“日志中心”的“监控日志”当中,提供给管理员随时查询。

5.3.3产品优势

100%自主知识产权:整套系统全部由瑞星公司自主研发,安全可控。

国内首家:国内首家完美支持VMware和华为等主流虚拟化平台的安全解决方案。

全球领先的无代理模式:从最底层深度保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及数据完整性。

统一智能管控:对所有虚拟机进行统一查杀病毒以及升级管理,并实时监控所有虚拟机的网络安全状况。

零安全风暴:避免安全风暴,最大化发挥虚拟平台的资源优势。

四维立体防护:基于瑞星基因决策引擎、下一代虚拟化DPI技术、虚拟攻防系统及大数据采集分析,全面保护虚拟化平台的系统与网络安全。

下一代虚拟化DPI技术:通过“瑞星虚拟攻防系统”、瑞星云端大数据分析,智能生成海量拦截规则,有效解决APT、NDay及0Day等已知未知网络威胁。

5.3.4应用场景

为复杂、多级的网络用户提供集中、分级的网络防病毒管理系统,集中管理表现在上级管理中心可以管理下级中心,分级管理表现为各级中心可以管理本中心的防病毒客户端,并且上级中心可以直接管理下级中心所属的每一个客户端。

5.4全网分析

5.4.1产品简介

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需要在网内架设态势感知系统,瑞星网络安全威胁感知系统(TSA)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瑞星网络安全威胁感知系统是一款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病毒预警防护系统和态势感知展示系统,它能够实现网络安全可视化,将抽象的网络和系统数据以图形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分析人员分析网络状况,识别网络异常、入侵,预测网络安全事件发展趋势。

瑞星网络安全威胁感知系统(TSA)立足于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分析方法在处理海量信息时面临的认知负担过重、缺乏对网络安全全局的认识、交互性不强、不能对网络安全事件提前预测和防御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通过在人与数据之间实现图像通信,使人们能观察到网络安全数据中隐含的模式,为揭示规律和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提供有力的支持。

5.4.2产品特色及优势

一、先进的威胁检测引擎

瑞星TSA瑞星威胁检测引擎的核心组件——本地引擎(睿擎),为设备提供了离线时的恶意软件识别能力,具备良好的平台兼容性、丰富的文件格式支持能力和强大的恶意软件检测能力。

二、分布式数据检索分析系统

Elasticsearch是一个分布式的搜索和分析引擎,可以用于全文检索、结构化检索和分析,支持海量的、PB级的大数据搜索,海量数据能够实现近实时(秒级)的检索分析能力,能够适合进行大数据场景下的数据分析应用。

瑞星网络安全威胁感知系统的存储模块集成了Elasticsearch,能够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和分析能力。

三、海量数据采集

支持网络全流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利用ES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实现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形成丰富的网络和安全数据资源池,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支撑。

四、威胁情报驱动

威胁感知系统借助瑞星的威胁情报能力,帮助用户建立自己的威胁情报中心,共享瑞星情报资源,建立用户的网络安全预警、检测、分析和响应体系,提升威胁的感知能力。

五、资产安全评估

利用安全数据,实现对资产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安全评估,为管理员提供有效直观的安全事件数据的展示,保障资产设备的安全运行。

六、全网态势感知

利用数据地图,实时展示各类网络安全数据,全面了解网络的安全状况,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处理。

七、上下级联管理

全网安全产品的统一管理,实现安全数据的集中汇总、分析和展示。

八、网络行为分析

实时获取网络会话信息,制定网络访问安全策略,实现对资产或主机的非安全网络行为进行告警和控制。

九、第三方syslog日志采集

配置syslog日志采集规则,利用正则表达式、字条串匹配、字段映射、数据转换等处理手段,实现对各类安全事件日志的标准化处理、存储、分析和展示。

十、智能沙箱分析

智能沙箱作为威胁感知系统的下级节点,实时接收系统发送的样本文件,利用内置的高效智能分析模块,对样本文件进行自动化的智能分析,生成完整的行为分析报告,返回分析结果。

5.4.3产品架构

5.4.4应用场景

为复杂、多级的网络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病毒预警防护系统和态势感知展示系统。它能够为全网实现网络安全可视化,将抽象的网络和系统数据以图形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分析人员分析网络状况,识别网络异常、入侵,预测网络安全事件发展趋势。

六、结语

总体来说,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测评要求和设计技术要求统一框架,构建“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安全体系;通用安全要求+新型应用安全扩展要求,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列入了标准规范。基于这些变化,进入等保2.0时代,应重点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以及大数据安全等进行全面安全防护,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瑞星公司通过多年努力,已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终端安全解决方案、云安全解决方案、网关安全解决方案和安全教育解决方案。瑞星公司的产品不仅符合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还完全具备国家要求的自主可控标准,再通过自主研发的产品及智能响应的服务,可以帮助政府及企业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同时,具备抵御各类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

阅读: